第八章 首都来的男知青
第八章 首都来的男知青
苏玉梅性格活泼,在农场人缘好,消息也灵通。 “真的?哪里过来的?”顾秀珍的声音里仍带着睡意。 “京市的!这一批全是男知青!”苏玉梅的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雀跃。 两人的对话吸引了其他人,叶蓁蓁隔壁床的张丽华也醒了,坐起身参与话题:“半个月前跟咱们一批来的都是沪市和苏省的姑娘,这下可好了,总算有男同志了,还是从首都来的!” “农场里大多数都是西北本地的糙汉子,说话做事粗声大气,还是城里来的男知青好,有文化,讲卫生。”第四个声音加入了讨论,是睡在窗口的周美琳。 女知青们低声议论起来,语气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京市男知青的好奇与隐隐的期待。 在这个枯燥艰苦的农场里,任何一点来自外界的新鲜气息,都足以让她们心潮澎湃。 尤其是同龄异性的到来。 只有叶蓁蓁蒙头在被子里,一动不动,对她们的讨论毫无兴趣。 她在农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半个月前,来天山的第一天,大家共同遭遇了车祸。 一车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唯独她毫发无伤地回来了,当时就有两个擦伤了脸的女知青说话阴阳怪气。 后来,不知是谁散布她父母是“反动派”、“臭老九”的谣言,大家看她的眼神都变了,渐渐开始孤立她。 连吃饭,她都总是一个人缩在食堂角落的小桌子,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 偶尔有男知青释放善意,她也会避开,一方面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另一方面,她也不想在这里发展出什么人际关系。 叶蓁蓁对天山,没有归属感,她的心,牵挂着远在广省的父母。 每到撑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告诉自己:只要做好该做的事,努力生活下去,撑到和父母团圆的那一天就好。 其他人,其他事,都不要在意。 包括……那天在树洞里发生的一切。 ** 中午的食堂,气氛明显比平时活跃些。 有几个性格活泼的女知青,刚下了活,饭都没打,就急着地跟人分享。 “我们去偷看了!新来的男知青一共有八个,其中一个长得特别好看!” “明明有两个,两个都好看!” 食堂里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和窃窃私语,大家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食堂门口。 叶蓁蓁依旧是一个人坐在远离人群的角落,默默吃着碗里没什么油水的饭菜,蔫蔫的,没什么精神。 刚吃完饭,知青点的负责人王队长就背着手走进了食堂,敲了敲门口那张桌子,示意大家安静。 “大家注意一下!新来的知青同志们已经到了!大家吃完饭后,都回知青点前面的空地集合,我给大家介绍新同志认识!” 女知青们立刻蠢蠢欲动,互相交换着兴奋的眼神,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 叶蓁蓁磨磨蹭蹭地走在最后面,低着头,跟着人群回到了知青点。 大家在空地上列队站好,女知青们站在前面,小声交头接耳。 没一会儿,王队长就领着八个穿着或军绿或蓝色衣裤、背着行李包的男青年走了过来。 的确,远远的就能看见有两人特别出挑。 身材高大修长,即使与大家都是类似装束,也显得格外挺拔利落,皮肤在西北的阳光下白得晃眼,气质出众。 女知青们小声但热烈地讨论起来,虽然没说太露骨的话,但那语气和眼神,分明都心动。 王队长笑着让新知青们挨个做自我介绍。 前六人介绍时,大家反应还比较正常,鼓掌也显得例行公事。 轮到第七个人,女知青队伍里明显起了一阵小小的sao动。 那人上前一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姿态儒雅。 “大家好,我叫许砚书,许愿的许,笔墨纸矶的砚,书籍的书。今年22岁,来自京市。很高兴能来到这里,和大家认识,一起劳动,建设祖国。” 他声音好听,语调不疾不徐,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连一直低着头的叶蓁蓁也忍不住抬起头看了一眼。 果然是个极其俊朗的男人,戴着眼镜更显得气质温文,在这粗粝的农场环境中,像涌入一抹清泉。 许砚书的目光扫过众人,似乎在不经意间,对上了叶蓁蓁抬起的视线,对她露出一个友善而温和的微笑。 但叶蓁蓁没看见这个微笑。 她的全部注意力,都被站在许砚书身旁的那个人吸引,瞬间血液倒流,手脚冰凉。 那人穿着普通的蓝色工装,身形同样高大,甚至比许砚书更显挺拔劲瘦。 他有着一张极其出色的脸,五官深邃,鼻梁高挺,一双狭长的眸子,眼尾微挑。 此刻正似笑非笑地、直勾勾地看着叶蓁蓁。 那目光,带着不加遮掩的审视,锐利得仿佛能穿透她的衣衫,看穿她清晨荒唐的梦。 嘴角勾起的那抹弧度,让她心惊胆战,仿佛被危险的野兽盯上。 王队长没察觉到叶蓁蓁的异样,笑着点名:“胡同志,到你了。” 那青年的目光这才慢吞吞地从叶蓁蓁苍白的小脸上移开,转向众人,脸上是淡淡的、带着几分疏离的笑。 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惑人的磁性:“大家好,我叫胡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