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言情小说 - 回到古代当夫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6

分卷阅读176

    牙人背后都要汗湿了,拼命回想自己在跟傅子寒说话介绍的时候有没有哪里态度不好。

“邱倌儿辛苦了。老蒋,给邱倌儿点茶水钱。”牙人帮忙跑完所有的手续,又快又好,他们也不需要再费神,节省下的时间可不比钱更重要,所有傅子寒也没吝啬这点。

“不敢不敢,之前就拿了先生的跑路费,这本就该是小人的活计。”牙人欲推拒,老蒋笑着给他塞了半角银子,拉着他出了门去。

“邱倌儿再帮老哥个忙,去帮我寻一匹老马,这段日子要帮先生送个信,采买个东西什么的,没马匹太费事。”

“这小事儿,我老挑儿前段时间从草原上换了些老马回来,平时跑个路送点货什么的,匀给蒋哥哥一匹不算啥事儿。等会儿就让人送过来。”

牙人也没继续推拒,心里只告诫自己,要把傅子寒给维护好了,这可是贵人啊!

送走了牙人之后,另一位侍卫也去安排守卫小院的任务去了,只留下随身照顾傅子寒的小厮。

“将送韦大人的礼物取出来,下午随我去拜见韦大人。”

韦大人是本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虽然就职位等级来说,还不如他在工部时的品阶高,但是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该有的礼节还是得遵守的。

他这边在准备拜访韦大人,另一边,韦大人也在犹豫是不是要来主动拜见傅子寒。

照道理应该是傅子寒来拜见他,毕竟他是本地长官。但是傅子寒的官衔又比他高,虽然说现在致仕了,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是为了什么,这里面的水深着呢。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得能将他连头都给淹了。

他还没纠结出结果,门房就来通传,说是一位姓傅的先生递了名帖进来,想要求见大人。

韦大人也不纠结了,赶紧整衣冠,亲自迎至中门。

说是中门,其实也就是府衙后的住宅跟府衙相接的那道门。

在看到傅子寒的时候,这位韦大人突然愣住,指着傅子寒一脸的不可思议!

第131章开馆

“你个家伙,我还以为你死在关外了呢!”韦晁上去捶了傅子寒肩膀一记,拉着他的手还在隐隐发抖,“你不是叫傅戎?怎么又叫傅子寒了?”

他们俩是年少时的好友,当初结伴游历两三年,只知道傅子寒是京城那边的人,却并不知他就是当时权倾半边朝野的傅家小少爷。而韦晁其实也隐瞒了身份,他是忠州韦家的子弟,不过不是嫡系。

两人年少相交,都不想被身份影响了彼此的交情,所以到分别之时都没好意思将背景告知对方,甚至都用的化名。现在想来,两个少年也够矫情的。

后来韦晁倒是有过想要找到好友,可最后打听的结果是傅戎出了西关就不知去向了。这么多年其实韦晁也偶尔会向西来的商队打听一二,但也对傅戎的生死没报希望。

傅子寒能怎么说?他的印象中完全没有韦晁这个人,若不是韦晁认出他来,他肯定当个路人把对方一晃而过。

但是韦晁一提起当年,隐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自动翻了上来,两相印照下,他也就顺势默认了韦晁的指责埋怨。

“唉,说来也怪不得你,当时我是不知道你是傅家人,否则肯定就顺着这条线去找你了。想也知道你当时遭逢巨变心情定然不好,可叹我自认你的好友,却不能在你最痛苦的时候给你一二安慰,实在是愧对阿戎。”

韦晁也是个奇人。出自书香门第,却一心向武。然家里人不许他去习武,硬押着他去考了科举,后来他自觉受不了中原官员之间的苟且,就自请来了西关,一直到现在,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傅子寒听完他的讲述之后,发现他跟自己的徒弟兼女婿柳博立肯定有共同语言。一个是出身文人世家一心向武,一个是家传武艺却热爱文学,他俩才是绝配吧?

韦晁跟他妻子也是貌合神离,自他来西关之后,他夫妻已经分开四五年了。两个儿子跟着韦晁的爹娘在忠州生活,而小女儿则跟着韦晁的妻子在她娘家长住。

“说起也是我的无能。”

韦晁也不责怪妻子这般而为,实在是他那个娘太磋磨妻子,差点要了妻子跟当时还未出生的女儿的性命,可恨他又相隔千里,便是想要护住妻子也有心无力。所以后来老丈人将妻子接回娘家养病,他就顺水推舟的应允了。

“你爹难道也不管的?”

“我那个爹眼里只有圣贤书,连妻儿都分不得他一点心神去,何况儿媳妇?”恐怕也是因为丈夫成日的漠视,韦晁的娘才会有这样的扭曲心态。

“那你两个儿子?”

“那俩小子机灵着呢,早早就拜了我小叔的长子为蒙师,跟着他在族学里读书,吃住都在族学里。休沐时也只回家过个一.夜,有什么忍忍就过了。若是年节时在家的日子长些,两个小东西也知道去外书房找他们祖父请教学问。”

韦晁的爹虽然不顾亲情,但是对于两个一心向学的孙子却是很有耐心,特别是两个小东西天赋也不差,读书又刻苦,自然更容易让他们祖父时时看顾着。这样一来,他们祖母就算要找他们麻烦,也多不得逞。

不过好好的日子过成这样,也不得不说是种悲哀。

“你是过来设立书馆的?可要收徒?”说到这里,韦晁一下来了精神,“你若是愿意,我就让人将我那俩小子接过来,正好也离我近一些。”

“收徒自然是要收,可你真要让俩孩子到这里来?”

忠州那边的资源比起西关可要强不少,若无必要,傅子寒觉得无须折腾。

“我家老大年纪不小了,今年该有十五,老二小一些,十岁多一点。前年老大下场去试了试,好险过了,但要说再进一步,难度不小。在忠州那边多读几年也不是没可能考过,但是我总觉得这些年本家的夫子有些不靠谱了,我那个爹平时随意读读书可以,去参考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韦晁也是满腹的苦水,之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考过完全就是因为运气,要指点自己的儿子考过,基本就不敢想。但自己在边关一干就是七八年,完全没有升职的迹象,本家那些人也就渐渐慢待他和他的儿子了。

小叔家的堂兄虽然对两个孩子很好,但是他本身的实力也不足以辅导儿子考过举人。这样读下去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为何不送去京城太学?”

“太学也是需要资质的,还有打点关系也很重要。再加上我儿子不乐意去,所以就一直在忠州了。”

傅子寒是见不得孩子有上进心而家长却无能无力,再说这也是好友的儿子。帮了何绍文不帮韦晁也说不过去。这还是童胖子的孩子太小的缘故,不然他随身携带的行礼中就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