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不知何處 吹蘆管
第五十五回 不知何處 吹蘆管
中將軍邸。 三人三角而立。大都護披風飛揚,看不出喜怒;宋軍師肺腑呈情,盼望批准;祭酒豎眉舉拳,面色不渝。 「軍中不論私情,請叫我祭酒。」清兒,不,祭酒惱道。 大都護沒回應,而是與宋軍師對望片刻,才開口:「謙之想殉城?」 大都護沒叫職稱,而是喚他表字,此即為一種表態。 「不才??已七十三。」宋軍師面有哀容:「五年前,拙荊走後,一時間便覺得天地枯寂,再無眷戀,況且一對兒女,均在中軍替大都護效力,此生??足矣。」 大都護聽完,也不回話,徑自翻身上馬,看了看門外集結的衛隊後,才扭頭:「你說這些,也無法讓我流淚。」 宋軍師一愣,接著大笑:「哈哈哈,知曉,大都護早已沒心沒肺,怎可能為這種小事灑淚呢?」 大都護握上韁繩,看了看軍師與祭酒:「不管你是要金蟬脫殼,還是唱個空城,或是去求仙姑,總之等我返營後,要看到謙之??何況,你髮都沒白呢!」 語畢,駕馬踏門而去。 大都護看似輕鬆寫意,行為舉動與平常無二,但他身居高位,周遭本有無數雙眼眸盯著,再加上兩位智囊也是心細之輩,早已看出大都護握韁之手,用勁太過而泛白。 騎兵轟隆,捲起煙塵,宋軍師看著門外大隊離去,低聲道:「髮是染的。」 祭酒快步跟上,跨出門檻前,轉頭。 「好讓宋軍師,大都護府長史,太中大夫知曉,你口中的那個清兒,自幼喪父,若你死了,他會守孝,斬縗三年。」 斬,不裁縫;縗,粗麻布。斬縗三年,子為父,臣為君,所服最重之喪。 宋軍師搖搖頭,揮手,趕他離去。 祭酒扭頭,出門上馬,跟上騎兵。 「所以?」 所以,回到潤六月,初八。 「所以,本來??」宋軍師娓娓道來:「端木祭酒想留下一營,連同軍中家眷,死守鐵岩城至最後一刻,替爾等爭取後撤時間。」 濮將軍拉下臉,啞聲:「這些大都護知道嗎?」 「沒必要讓他知道。」 「你們啊??」濮將軍搖頭:「算計了整個鐵牆軍,算計了軍伍家眷,算計了你和我,連大都護,也都一併算計進去了。」 「說太多,他就不會進京了。」 「所以你要領哪一營?」濮將軍心中盤算著四營的優劣強弱。 「不。」宋軍師搖頭:「那是原本祭酒的打算,如今我留下來了,那麼便得改一改。」 「喔?」 「家眷明日跟騎兵一起走,中軍四營結鐵甲陣,往五城撤離。」 濮將軍火氣又竄上來:「方才我講的話你都在沒聽是嗎?中軍明日一出城,就會被獸軍給??」 「不,今日出城。」宋軍師打斷。 「今日?」濮將軍愕然。 「對,中軍四營今日就出城,明日騎兵再撤。」宋軍師握拳:「我替你們堅守一天半。」 「你??」濮將軍看了看左右,確認護衛仍有三步遠,低聲:「??你拿什麼守?」 宋軍師深吸一口氣,才壓聲道:「塢堡民兵。」 濮將軍定神,看了宋軍師的剛毅方臉,彷彿第一天認識他般。他雖高,但在軍中,七尺卻也尋常得很,不算壯,放在軍營,更顯得單薄,但便是這樣的文弱書生,往往卻讓人有種迎松仰望之感。 「他們??會恨死你。」 「他們,不知道。」 「五千民兵,看似可湊兩營,但實際各個塢堡各自為政,戰力只能算一營。」濮將軍又道:「今日還可藉口說要伏擊而出城,但待明日騎兵與軍眷都離城,怕是會譁變。」 「不會,仙姑在,聚仙樓分館也在,我同樣也在。」宋軍師拱手。 「城一破,獸軍湧進,你們??」 「仙姑可自保遠遁,其餘??與城同休。」 「團兵都滅了,獸軍衝破一線,便會在各個塢堡間亂竄掃蕩,沒了民兵,他們擋得住?」 「只抽調十五以上的男子服役,且民風剽悍,男女皆兵,他們若只縮在堡內,無礙的。」 濮將軍輕輕嘆口氣:「你不怕??缺一刀尋仇?」 「那時候,我早就死了。」宋軍師微微一笑:「沒了天刀門的羈絆,多了樓主的盛情延攬,到那時候,他應該跟你會是袍澤兄弟。」 濮將軍搖搖頭,嘆口氣,轉身,邁步進府。 宋軍師朝著他的背影,遙遙一拜。 有人拜別同僚,有人拜領軍命。 「朝令夕改。」典扛旗嗡聲埋怨:「一下要我等拆成兩團,護衛百姓離城,一下要我等合成一營,戍守鐵岩城。」 李右衛與典扛旗一同退出中將軍邸,他們方才被懷化大將提拔為牙將與校尉,李右衛晉為定遠將軍,暫代一營,典扛旗拔為昭武校尉,統領一團。 「或許是軍情有變。」李右衛手持令旗,此旗為他統帥四堡民兵之物。 「我看是腦袋被驢踢了。」 「慎言。」 典扛旗雙手一攤:「你是將軍,你說得算。」 李右衛無奈乾笑,典扛旗雖是口無遮攔,但力大無窮,且忠心耿耿,軍令一旦下達,便奉行到底,毫不猶豫。 況且他並非莽夫,御下統領有一套天生的感悟,在軍營裡,更是如魚得水。將營中六團的一團,交付予他,實可令人放心。倒是另一團可能得讓廖副旗領之,若不是持刀去西南求援,否則理應由他統管。 至於剩下四團,他自己親領一團,還有三團則讓另外三堡之頭各管的便是。 「扛旗,啊,是校尉,直接帶一團去接手拋石機,在城東器械場,將他們分別安置西面城牆之後,此為重中之重,萬萬不可差錯。」 「得令。」典扛旗抱拳,轉身領著由天刀門組成的一團之兵,大步離去。 李右衛從將軍邸而出,一旁便是校場,八堡之兵,盡立於此,約五千兵,分設兩營,另一營為一位文官率領。李右衛剛靠近點將檯,便見那文官已經將一半民兵分立於左半廣場,也不見他扯嗓高呼,只是抬手,揮袖,一營民兵便列隊整齊。 「李將軍。」見右衛上檯,文官客氣一笑。 「敢問??」李右衛欠身。 「不才,忝為都護府長史。」 「原來是鐵牆軍宋軍師。」李右衛身子彎得更低。 「好說。」宋軍師虛扶一把:「一營六團,三輪班,我領左營,李將軍領右營,左營守西門中南段至南門,右營守西門中北段至北門。」 「得令。」 「客氣了。」宋軍師舉起令旗,左營分列而出,兩團分往城牆而去,四團回營休憩。 李右衛深吸口氣,朝底下大喊:「廖雄偉。」 「在!」廖副旗出列。 「領永立堡一團,為昭武副尉,去接替北門城防。」 「領命。」 「陳勇冠、林慶、王趕先。」 「在。」三人同喊而出。 「分為振威校尉、至果校尉、振威副尉,分領悍山堡一團、霞雨堡一團、礦坑堡一團,悍山與礦坑接第二輪,霞雨和永立二團接第三輪,永立二團正在接手拋石機械,爾等先回營。」 「領命。」 五團俱離,僅剩一團,李右衛看納德堡眾人,緩緩開口:「李叔。」 「在。」一位中年男子出列。 「我非是要奪叔軍權,而是西門北段需要親族同心。」 「知曉。」李叔微微一笑:「納德本就在永立旁邊,兩堡本是一體。」 「那就懇請李叔護我身後,咱們先去接替第一輪城防。」 「領命。」 三輪班,第一輪,辰時至末時;第二輪,申時至亥時;第三輪,子時至卯時。 李右衛率眾至城門時,恰好瞧見一位面有哀容的將軍,抬著僅剩半身的遺骸,緩緩撤離。 「聽聞是被熊將給咬斷的。」李叔附耳輕聲。 右尉點點頭,拾階而上,與鐵牆軍校尉交換印信,再安排人手開始清掃城牆,牆上滿是殘軀與傷員,獸屍與人軀交疊,眾人把獸屍拋出城外,遺體抬下城牆,傷兵攙扶回營。 李右衛看著城外的熊塔,底下灰熊皮硬rou厚,大型連弩也射不穿,背上箭塔比城牆還高出半截,若讓他近牆,猛獸將如潮水攀登而攻,這還不是最可怖之處。 前年,熊塔臨死前朝著城牆一撞,直接把石牆給撞破一段,殘軀趴在斷牆上,成為獸軍入城之橋,若不是魁首三刀揮斬而碎其軀,鐵岩城怕是已經陷落。 「右衛。」 李右衛轉身,看到典扛旗上樓。 「拋石機十二座,左營拿走一半,另一半我們已經部署好,要開轟了嗎?」 右衛搖頭:「你們先去休息,首輪我們來防守,第三輪,子時到卯時,最苦一段,需要你來扛起。」 典扛旗瞪大圓眼,拍胸:「苦啥?整晚不睡而已,走,弟兄們,我們等等先睡一輪。」 右衛淺笑,看著典扛旗大搖大擺的領兵下了城牆,轉頭又跟李叔道:「派一位小帥,領一旅去接手器械。」 「領命。」李叔轉頭對親兵囑咐:「讓德正去,麻利點。」 李叔語畢,看向右衛,困惑:「一團也才六旅,分了一旅去顧拋石機,剩下五旅能守得住?」 「我們是剩五百人左右。」李右衛皺眉:「但還有??」 「??等等,鐵牆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