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譬如昨日死(1)
第三十三章 譬如昨日死(1)
车轮碾过青石,压得人心神一下一下随之轻颤。 方行昭倚在车壁,眼帘低垂,像是陷入了浅眠。帘角透进的天光摇曳不定,他胸口却并不安稳,指节扣在衣角,始终没有松开。 那夜的光影仍清晰得像未散的梦。 他独自从寝宫出来,披着斗篷,穿过静寂的御苑。寝宫门扉未阖,灯火透出来,在风里轻轻摇曳。 殿中只有父亲。 宁景王披着常服,正坐在几案前,案上几卷未尽的奏章摊开。烛火映得他的眉眼格外清晰。 他还是个正值壮年的男人,剑眉星目,声音沉稳,带着久居上位的难掩的威势,却因看见他而柔和了几分。 “昭儿,这么晚,还不曾歇?” 方行昭在殿口肃然一揖,片刻才上前,低声道:“孩儿有事,想同父王说一说。” 父亲静静看他,半晌,放下手中折子:“坐吧。” “你心里想的,我大概明白。”他的声音沉稳,和这个儿子谈话时,他总是很轻松,“老三受伤的事情,你很清楚真相。” 方行昭神色纠结,默默点头。 “他那一剑实在太刻意……”景王说的时候,想起老三方修远的举动,很不屑地嗤笑一声,“我怎么就生出这么些个蠢儿子。” “良儿,虽然也没有多么良善,但还没蠢到这个地步。”景王可惜地说,“一个能用的都没有。还在兄弟相争,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了。” 殿内烛火摇曳,照亮方行昭的眉目。他低声道:“孩儿记得小时候,兄弟姐妹还会在御苑里追逐嬉笑。那时候,人人都还单纯。” “可如今,连手足之情都成了算计的筹码。三哥能不惜自伤陷害大哥,旁人也只当是意外。哥哥jiejie们都在拉帮结派……父王,孩儿看在眼里,只觉心寒。” 他跪下来,膝行到景王身边:“父王,孩儿实在不愿再看到这些。” 宁景王望着他,伸手将他从地上扶起:“别跪。” 方行昭却依旧不肯起身,只固执低着头。 殿内一时只剩铜炉里沉香燃尽的微微噼啪声。 他眼神落在案上的朱砂手诏,静了很久才说:“昭儿,你心里的执念,我明白。” 宁景王语气缓和,像是在叹息:“你不愿被拖入,是好事。你比他们清醒。从今往后,莫要再回头了。你若真要走,就走远些。” 方行昭缓缓抬头,眼眶微红。 “只不过……”景王将桌案上的诏书盖住,“我会给你一批暗卫,你们一行离开。” “父王!”方行昭把手放到景王的膝盖上,“那是保护您的暗卫!” 景王只是笑了笑,如同每一次看到方行昭一般:“昭儿,你长得很像你娘。你是我和沐娘期待已久的孩子,我们对你唯一的要求就是平安。若是不能保证你的安全,我也没有颜面去找沐娘。” “就当是为了我和沐娘,收着吧。”宁景王替他理了理肩上的斗篷,“既然你要走,就换个名字吧。往后不必再以行昭自称……” “不要让人找到你。”他笑着说,像极了小时候玩捉迷藏时那样。 “是,儿子领命。”他叩了个头,久久地贴着地面。 景王看着他,心中感慨万千,他轻轻拭去眼角的湿意:“我记得你以前总是‘阿父、阿父’地叫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叫我‘父王’了?” 方行昭眼眶一酸,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 原来他一直以为不会老的人,也悄悄老了。 景王将诏书卷起来放到一旁:“好啦,起来吧,阿父这里还有些小私库,拿去用,不会被人发现的。” 方行昭抬起头时,眼中已满是湿意,却极力压下。 宁景王将一只漆盒推到他面前:“里面是些银票,还有着金银。你自己藏好……别忘了家里还有人惦记你。” 殿外秋风渐急,烛火被吹得摇晃。宁景王伸手替他压下衣襟,语气缓和得近乎寻常:“走吧。出去后别回头。” 方行昭深深一揖,久久不起。 他转身离开,父亲已重新坐回案前,像往常一般批阅奏章。 只有那一点灯火,孤独却执拗地燃着。 方行昭心里顿时酸得难受,他快步跑回去,跪在景王身边:“阿父,儿子今后、叫……祁瑾。” “祁瑾……是个好名字,”景王说,“只不过,我不认得祁瑾,只认得我的儿子行昭。但是相逢即是有缘,我教你一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你是个聪明人,我知道你会有个崭新的更好的人生。” 车身一颠,终于慢了下来。 驭手勒住缰绳,长嘶声里,马蹄溅起尘土。 祁瑾缓缓睁开眼,手指从衣角松开。窗外传来喧闹的人声,与宫中那种森然肃穆全然不同——是市井里最寻常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 他掀开帘角,望见前方一片低矮的青瓦木屋,街道虽不宽,却热闹。石板路铺到镇口,正有小贩挑着担子吆喝,远处还能听到铁匠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公子,到了。”驭手低声回头。 祁瑾微一点头,抬眼看向高挂的镇匾。三个字遒劲却略显粗犷,带着北地特有的豪气。 ——榆关镇。 边境以北多榆林成片,又临关隘,因而得名。 祁瑾刚下车,还未来得及站稳,就听见前街传来一阵喧哗。 “抓贼啊——!” 一个妇人的嗓门尖利,带着怒气。 他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包子铺前围了好几个人。蒸笼里白气直冒,热气冲得人眼眸模糊,一个瘦削的人影却倏地从人堆里蹿出,几步之间消失在巷口。 “天杀的,又跑了!”包子铺老板娘拎着笊篱追出两步,气喘吁吁地骂咧咧,“连蒸笼都敢伸手,还叫人怎么活!” 祁瑾停下脚步,好奇心驱使着他走过去:“这是怎么回事?” 老板娘瞪大眼,一见是个生面孔,埋怨倒成了诉苦:“哪天不是这样!这帮小贼专挑我来,成日偷包子!报官也没用,衙门里的人压根不管。” 祁瑾看了看蒸笼里空了的格子,掏出几枚碎银放到案上:“这些够吗?算是替那人付了。” 老板娘一愣,上下打量他一眼,眼神柔和下来:“小哥儿,你不是本地人吧?” 祁瑾点点头:“嗯,我是来这儿定居的。” “哎哟——难怪!”老板娘立刻脑补了一大堆,摇头叹气:“年纪轻轻,模样斯文。” 她抿了抿嘴角,忽然笑了,“要不……我给你指个门路?西街口那处宅子,主人正要搬去南方,急着出手。宅子虽旧,可大院宽敞,住得舒坦。” 祁瑾心里盘算了一下,点点头:“带我去看看吧。” 老板娘抹了抹手上的面粉,热情得很,连声应下,一路领他往西街口走去。 宅子果然不小,青砖黛瓦,门楼上斑驳的漆色还残着些许昔日气派,只是院墙有些破败,门楣上挂的铜环锈得发黑。 主人早已等在里头,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头,面容憨厚,报出的价也不高。然而祁瑾心里没数,想了想还是学着市井的模样,清了清嗓子:“这价……能再少些吗?” 说完自己都觉得有点心虚,耳尖微红,却仍强自镇定。 老头打量了他片刻,笑了笑:“小哥儿初来榆关吧?这价本就公道,再砍可砍不出多少。” 祁瑾咬咬牙,硬是往下抹了一点:“那……少这么些,总成吧?” 老头见他满脸涨红,笑出声:“行,那就成交了!” 旁边的老板娘忍不住掩嘴笑:“这宅子一向少人问津,老头子报的本来就实价,平日连这点零头都不会松口。看你年纪轻轻远道而来,才答应的。” 祁瑾却神色认真,眉宇间有掩不住的得意。第一次在市井讨价还价,他竟觉得自己也能应付得来。 地契一番交割,总算办妥。祁瑾把文书收好,心里还暗暗生出一丝“成家”的新奇感。 宅子多年无人住,院墙残破、屋舍积尘,他便先在客栈落脚。跟随的暗卫自有安排,不需他cao心,他只需安安心心扮作一个普通的“新来小哥儿”。 次日清早,他换了身素净衣裳,独自出门,想着买些扫洒的用具,好回去打理院落。 街市正热闹,卖竹帚、抹布的摊子排了一溜。他才拎起一把扫帚,耳边便又传来喧哗—— “抓贼啊——!” 人群涌动,一个瘦小的身影从摊边猛地窜出,转眼又钻进巷子。 祁瑾眉心微蹙:昨儿才见有人偷包子,今日又有人行窃? 他握紧手里的扫帚,心里泛起疑惑。 这榆关镇的治安,当真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