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言情小说 - 我在古代搞基建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8

分卷阅读58

    位老军医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赵燕歌的脸色,发现赵燕歌没有动怒的迹象,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没错,和他们一起离开去边关的基本都是医家的医者们,而医家的医者们是赵燕歌把他们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来的,几位老军医就怕赵燕歌不想放人,毕竟他们可算是挖了陛下的墙角啊。

“边关军医不够的问题我会留心的,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出发?”赵燕歌态度温和道,一点没有老军医们想象中的生气,不禁让几位在边关待惯的老军医受宠若惊。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尽快赶回去。”老军医们道。

咸阳真的很好啊,他们在这里学习到了医家最新的医术,手中随时随地的就能阅览图文并茂的医书,每日更是衣食不愁,不用去cao心任何杂事,在这炎热夏季还有冰块供应,让他们远离暑气,专心学习医术。

只是咸阳再好也比不过边关在他们心里的位置,几位老军医在咸阳宫里享受着,每每静下心来就想到这些都是边关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不曾享受过的,不自觉的羞愧涌上心头,想要尽快赶回去,不然心总觉得沉甸甸的,总是挂念。

“那我就在这里祝愿军医们得偿所愿了,对了,回去边关以后,劳烦军医们帮我留意一下边关种下去的那批粮食,看看它们目前的长势如何。”赵燕歌道。

就是没有赵燕歌的嘱托,边关也没人敢轻怠那些粮食,尽管土豆和红薯不同玉米一样长在土地上面,可是只要它们的叶子上有了虫子,负责这块田地的劳役们就捉虫捉的勤快。

距离种下那些种子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数月,不管是土豆红薯还是玉米,此时都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土豆和红薯在地里面长着个头,玉米则在地面上长出果实。

玉米刚开始的时候个头并不大,边关的人摸索着得到了玉米的新吃法,可是谁知道就在他们的眼前,那一穗穗玉米棒子个头直蹿,有的玉米棒一只手都无法握住。

长成的玉米棒再没有个头小时味道清甜,而是变得干硬,已经无法再食用。

眼看着青白色的玉米须变成了褐黑色,个头固定住,有劳役道,“这粮食应该是熟了。”

整个边关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种过地,对粮食再敏感不过。

只是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这种前所未见过的粮食产量未免也太多了。

第41章

光看玉米棒子的重量和数量,就让这些在家里干惯农活的劳役们倒吸一口凉气。

秦朝目前的粮食亩产平均在250~260,而玉米呢,哪怕在古代减产,每亩平均产量也是800~900打底,整整翻了数倍。

等劳役们连夜把玉米收割,最后上报称重,得出来的重量让边关无数人下意识的捂住胸口,缓解那阵由激动带来的快速心跳声。

震惊之下,不少劳役们都忘记了土豆和红薯的存在,纷纷把玉米给当成了宝贝,边关的将领更是派兵把这些收割下来的玉米保护起来,准备把玉米立马运往咸阳城。

还是有人反应过来,还有两种粮食没挖出来呢。

边关将领得知后,让劳役们把土豆和红薯全都给挖出来,不到一天的功夫,土豆和红薯就被摆在众人的眼前,无数人看了沉默。

在挖土豆和红薯之前,他们以为玉米的产量就已经算的上是天赐了,可是现在,看着每种都不输给玉米产量的土豆和红薯,不管是边关的将领还是将士,劳役还是犯人,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屏住呼吸,大气也不敢喘上一下,生怕他们眼前的这幅就被他们给轻轻的吹散。

还是边关将领脑子一个激灵,猛的反应过来,道,“快,快把粮食都给陛下运回去,要快马加鞭。”

“只要这批粮食能够保护好,那我们大秦今后将再也不会缺粮了。”说出这话,将领心中信心十足,而听了他话的将士们却不觉得他是在说笑。

无论是玉米还是土豆红薯,他们都是在边关众人眼皮子底下生长起来的,同样是精心照料着,浇水捉虫,地也没离多远,可这三种粮食就是比他们种的别的粮食高产。

一想到这三种高产的粮食都是从咸阳城带来,四世让他们种的,边关将领就有些头晕目眩。

这么高产的粮食怎么能种植在这么危险的边关呢,这里靠近蛮夷,说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就会过来抢粮了,这三种粮种真要是落到那些蛮夷人的手中,他自杀都不足以谢罪。

想到这里,边关将领为防夜长梦多,连忙派人去把玉米土豆和红薯给收拾装好,运往了咸阳城。

从来只见给边关运粮的,可却少见边关给内陆运粮的,可是此时谁都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这件事,负责运输这批粮食的并不是劳役和犯人,而是边关的精兵良将,一路就跟护食的野狼一样快马加鞭的赶往了咸阳城。

直到看不到运粮队伍的身影,边关将领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回到军营中坐下,这才有心情和众人庆祝。

“也不知道陛下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粮种,这可真是天佑我大秦啊。”说到兴处,边关将领不由拍腿大笑,面上是少有的柔和之色。

别的不说,有这几种高产的粮食,他们边关以后应该不会再缺粮了。

不缺粮好啊,吃的饱饱的,他们完全可以跟那些善马的蛮夷们好好的玩玩。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场开心之中,没有人例外。

医家医者们听着从军营中传来的放声大笑,嘴角处同样不由会心一笑。

看着自己手上一套齐全的银针,回想起了帮助他们医家尽力发展的陛下,医家医者们发现他们突然想回咸阳城了。

“也不知道医家最近有没有攻克新的疑难杂症?”

“麻沸散的成品研究出来了么?”

“医家的那群小苗苗们茁壮成长了么?”

说着说着,众人不由相视一笑。

“说真的,我很感激四世陛下,我们现在所擅长的外伤,如果不是遇到了四世陛下,我真不知道我们前方的路会在哪里。”说着,医者中最擅长外伤的医者哽咽道。

他们都是医家的人,进来的人哪一个不是心怀仁心,在他们眼中,内伤是伤,外伤同样也是伤,只是治疗的手段不成,为什么就对外伤治疗那么抵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毁是不假,可是明知道身体的某一处坏死,还会拖累整个身躯,就是不愿意进行治疗,从而暴病而亡,这简直是痛在他们的心上。

明明能够救人,却因为救人方式不被人接受,从而眼睁睁的看着一条条生命在自己眼前流逝让他们感到非常的痛苦。

在遇到四世陛下之前,他在民间给人看诊,因为用羊肠给人缝合伤口而被大众抵触,导致生活艰辛